一陣涼風吹來,身穿短褲短袖的我,打了一頓冷顫。
「看來要換季了啊!」我仰望碩大的太陽,感嘆著。
不是多喜歡夏天,僅是因為衣服換季是個大工程,得將所有夏日衣物從衣櫃轉移至箱子中,再將冬季厚重衣裳從堆滿灰塵的箱子中取出,一一審視是否仍合身,最重要的是合時。不是指跟隨流行,是指是否符合我如今的階段。
一套白衣藍裙映入眼簾,上頭繡著校徽以及班號,那是我的高中制服,嶄新、不見任何皺紋,不是我多愛護,而是使用次數少。高中的我叛逆、不願遵守規定,理所當然將刻板的制服棄如敝屣,對當時的我們而言,能代表那所高中的是自由—是便服,走廊上花花綠綠的皆是不同群體的團服,又或是展現個人風格的時尚穿搭,其中穿插著少許的制服身影,我們不羨慕沒有制服的政大附中,因為制服是我們的另一種穿著選擇。每年只有兩次能見到近乎全校穿著制服的盛況,一是全球制服日,原先是畢業校友們的節日,漸漸地也成為在校生們穿制服拍照的日子,另一個是畢業日,最後一天身為在校生,理所應當最後一次穿上制服,或許對於我們而言,制服並非日常,卻以另一種方式象徵著我們反骨的青春。
一件純白及膝洋裝從衣服堆中被我挖出,上頭布滿皺褶,看著出被塵封已久,那是從小不愛穿裙子的我,長大後買的第一件洋裝,為的是人生第一次舞會—高中畢業舞會。曾想過穿褲裝,但制服裙下一定會加運動褲的我,也曾想突破自我,嘗試新事物,而舞會這天正是最好的機會。母親興高采烈的帶領下,穿梭在一家家服飾店,終於找到一件較保守的洋裝,即便如此舞會當天我仍扭扭捏捏,不敢跨越自己畫下的界線。時至今日,從洋裝的狀態可見,我仍困在自己所設下的框架當中。
終於將夏日衣服整齊放入箱子中,我渾身疲倦的著手整理厚重的棉衣、連帽上衣,一件件印著學校縮寫的創意連帽上衣從箱子中取出,從國中到高中,每年必買一件收藏。清晰記得國中的酒紅連帽上衣,初見時心動不已,甚至沒跟母親討論,便先行下訂,穿在身上神采飛揚、滿面春風。然而不知何時起,我不再迷戀於學校連帽上衣,可能是不再認同自己的群體,又或者是自我風格的成熟,在這人生的蛻變階段,我選擇探索自我的可能性。
漸漸長大後,被我淘汰的衣物逐漸從不合身到不合時,每個階段都有專屬於那時的樣子,如同衣服也有最適合的款式,因此衣櫃宛如我的活歷史,記錄著我的轉變,從稚氣到成熟,從單一到五花八門。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季節更替,更替著我的樣貌。